見習記者 潘高穎
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28日向媒體表示,國家電網在“十二五”期間預計將投入約1.6萬億元用于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其中輸電和配電網建設各占50%。
舒印彪是在28日在京舉行的“2011智能電網國際論壇”媒體見面會上透露這一消息的。舒印彪表示,在這1.6萬億資金的來源中,國家電網公司將出資20%的資本金,其余大部分將來自于銀行和發(fā)行債券。
未來5年目標任務明確
據悉,在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發(fā)展納入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的背景下,國家電網將全面加快堅強智能電網發(fā)展。未來5年計劃投資2500億美元,建設連接我國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用電負荷中心的“三縱三橫”結構的特高壓骨干網架,新建電動汽車充換電站2950多座和充電樁54萬個,安裝智能電表2.3億只。到2015年覆蓋我國88%國土面積的國家電網能夠支撐9000萬千瓦風電和800萬千瓦太陽能發(fā)電的接入和消納,保障80萬輛電動汽車的應用,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
舒印彪告訴記者,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建設智能電網,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面臨兩個特殊國情,一是不同于美國負荷終端增長趨于飽和的情況,中國電力負荷仍將以年增速10%的速度快速增長;二是我國資源和負荷終端距離遙遠,因此輸電項目建設、尤其是特高壓輸電項目走在世界前列。”
“因此,在正在制定的電網“十二五”規(guī)劃當中,我國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投資將主要應用于輸電和配電方面,各占投資額的一半,配電網投資中用于農網建設的投資又占一半。”舒印彪說。
國家電網智能電網部主任王益民認為今后農網建設將是工作重點之一。“在我們開展的智能電網287個試點項目里面,有十多個項目是關于農村電網的,希望通過試點項目的建設,找到在農村電網進行智能化改造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王益民說。
推動配電自動化建設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非常重視智能電網配電側的改造建設。為使我國供電核心區(qū)域可靠率提高到99.99%,也就是說每年平均停電時間在1個小時以內,國家電網正在配電側進行諸多試點工作。
目前,我國23個城市正在開展配電自動化建設,在其中的七個核心區(qū)已完成配電自動化主站的建設和相關功能建設。王益民表示,“下一步將在所有重點城市推動配電自動化建設。這項目標的實現(xiàn)不僅能縮短停電時間,還能提升對配電網的管理能力以及資產利用效率,并且對產業(yè)發(fā)展的拉動是巨大的。”
王益民說,配電網與輸電網不同,面廣量大,深入到城市的每個角落,過去由于電價機制不合理,所以建不起高度自動化的配電網。但在現(xiàn)有條件下,目前已可以建設高度自動化的智能電網。“下一步在這方面的規(guī)劃是,配置自動的傳感器和開關,配置自愈功能,全方位提升配電側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我國電網“十二五”規(guī)劃將在今年年底制定完成,預計在明年一季度發(fā)布。